年11月初冬時.梅樹開始落葉.進入冬眠.
12月中旬.梅樹開始開花.梅園裡.雪白的花海.點綴整個山巒.
只是.梅花的花期約只有30天而已.
到了一月中.梅花就落盡了.
但花蕊處卻留下顆顆米粒大的青梅寶寶.
此時.梅樹開始吐露新芽.往往30天不到.雪花般的梅園.又換上翠綠色的衣裳.
一顆顆小小的青梅.不知不覺就在綠葉中長大了.
三月中旬.當青梅的表皮開始泛白時.就是豐收的季節到了.
梅樹上掛滿翠綠色的青梅.此刻也是賞梅的大好時光.
近年.因梅子外銷不易.價錢便宜.
很多梅農乾脆轉型.開放梅園讓遊客自行採收.兼體驗梅子製作過程.
也是另類觀光吧!
梅樹原產地是在中國.台灣的梅樹大約是明朝末年.由先民攜帶種子渡海來台的.
梅樹適合在海拔400~1200公尺生長.台灣的梅樹大都分布在中部的中央山脈兩側.
其中台中.彰化.南投.台南.高雄.花蓮.台東都有梅區.
尤其南投的信義.水里.中寮等鄉鎮更是主要的梅產區.
目前南投縣梅產量.已居全台灣之冠.約佔70%喔!
其中光是信義鄉產量就是全南投縣的70%.他們農會所生產的各項梅子加工品
梅酒已成為全國知名特產呢!
冬季賞梅已成為觀光旅遊的盛事.
南投水里鄉上安村.信義鄉風櫃斗.嘉義梅山.台南梅嶺.阿里山梅園.台中東勢林場.
台北烏來.陽明山都可以賞梅.....
台南的梅嶺.是南台灣最大的梅產區.約有20萬株梅樹.
聽說:梅嶺原名是~香蕉山~.因為大量種植梅樹.才改名為梅嶺的.
梅嶺附近有許多餐廳.推出與梅子相關的特別料理.曾經千里迢迢去品嚐.果真不錯吃喔!
接著就要說台東的賞梅地點了.
台東種植梅樹區域很廣.只是這些年未能持續打開外銷市場.所以有些梅園都已疏於管理.任其
荒蕪.真有些可惜呢!
目前台東最多的梅樹區.以鹿野鄉.東河鄉.池上鄉最廣.總共栽植了近1500公頃.
其中鹿野鄉則是台灣第一個推展有機栽培的梅區.各項梅製產品銷售頗佳喔!
梅花.與蘭.竹.菊.一起列為四君子.
也與松.竹一起被稱為歲寒三友.
中國文化中.有謂:春蘭.夏荷.秋菊.冬梅.
梅花憑著耐寒的特性.成為代表冬季的花.
在華人社會中.梅.蘭.菊.竹.松.柏等植物.長久以來都被賦予一種特殊的擬人化內在意義.
這種屬於中華民族特殊的人文意義.正表現初中國古代儒家文人極為重視的道德論.
並以此作為文人修身.養性.以及表明志氣的象徵.
而原本只是盛行於古代知識分子的精神修鍊目標.
甚至普遍影響一般社會階層.成為尋常百姓共同生活的指標.真是特別啊!
梅花在中國文學中.往往成為詩詞作家歌頌的對象.
陸游的(卜算子詠梅)是其一:
驛外斷橋邊.寂寞開無主.已是黃昏獨自愁.更著風和雨.
無意苦爭春.一任群芳妒.零落成泥碾作塵.只有香如故.
王安石的詩詞中.也有提及梅花.
牆角數枝梅.凌寒獨自開.
遙知不是雪.唯有暗香來.
而大家耳熟能詳的就是這一首了.
唐代黃檗山斷祭禪師的(宛陵錄):(這位作者後人似乎不太熟)
塵勞迥脫事非常.緊把繩頭做一場.
不是一番寒徹骨.爭得梅花撲鼻香?
在台灣.人們把梅花當作中華民國的象徵寫成歌曲.由劉家昌作詞譜曲.
劉家昌.鄧麗君曾先後唱過此曲.一時成為台灣當紅的愛國歌曲.可說人人琅琅上口啊!
歌詞為:
梅花梅花滿天下.愈冷她愈開花.梅花堅韌象徵我們.巍巍的大中華.
看啊遍地開了梅花.有土地就有她.冰雪風雨她都不怕.她是我的國花.
此首歌曲藉著梅花堅韌不屈的品格.讚頌了中國人頑強的毅力和民族精神.
每回唱.尤其大合唱.真的是感動人肺腑呢!
梅花品種至今已有300多種.若以用途分類.約有食用及觀賞用.
梅花色則有白色.粉紅色及深紅色.綠萼色等類.(另有黃色臘梅則與梅花不同種喔!)
在台灣常看到的冬日梅景.以兼具食用及觀賞的白色梅花為主.
(武陵農場比較特別.可以觀賞到紅梅及臘梅)
以下幾張紅梅照片是2009年春天.遊江南時偶然間在西湖巧遇.一時驚豔拍到的.
紅梅因開花時節較一般梅花晚.才有幸與她相逢在煙雨江南的春天呢!
俗說:有梅無雪.沒精神. 有花無詩.俗了人..有關紅梅的詩雖不多(與一般詠梅詩相比 )
紅樓夢一書偶有出現. 最有名的大概是蘇軾的(紅梅三首)了.
擇其一與大家分享:
怕愁貪睡獨開遲 自恐冰容不入時
故作小紅桃杏色 尚餘孤瘦雪霜姿
寒心未肯隨春態 酒暈無端上玉肌
詩老不知梅格在 更看綠葉與青枝
一般梅花冬季綻開.常先開花.後長葉. 紅梅卻紅花綠葉與時爭豔.真有些特別吧!
2009年12月底.在CCTV.com看到一篇題為:吳曉紅 梅紅花開迎世博 的貼文
文中記載:中國浙江長興縣.本以種植青梅為生.後因價格大幅滑落.影響梅農的積極性
只得砍樹作柴燒.梅農生活苦不堪言.
村民砍青梅樹的情景.正好被吳曉紅看到.眼看著碗口粗的青梅樹.一棵棵倒下.
這對於從小喜歡與木頭打交道的吳曉紅.可真是心疼到了極點......
其時吳曉紅心中已略知.市場上紅梅資源非常稀少.所以早就琢磨如何讓這些青梅樹起死回生了.
為了讓這些長了幾十年.甚至上百年的青梅樹.成功嫁接成紅梅樹.吳曉紅四處尋訪名師.
求教嫁接技藝.
最終經過一年多的反復試驗.紅梅終於嫁接成功.
目前透過精準行銷手法.長興紅梅已經在大陸各地落地生根.上海杭州南京武漢各大都市.紛紛
從長興引進紅梅.過去當柴燒的青梅樹.透過嫁接.身價陡增.一棵可以賣到成百上千甚至上萬元呢!
昔日當柴燒的老青梅樹.如今成了農民新的搖錢樹.
還成功入選為2010世博梅花展覽.
而隨著紅梅產業的迅速崛起.青梅市場也逐漸回暖.
如今.長興的紅梅與青梅已形成了聯絡緊密的~姐妹產業~.
可說:(青)(紅)相得益彰啊!
看了大陸長興村梅樹成功的經歷.但願也能給我们台灣的梅農(各行各業亦是)有些啟發.
希望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.不要被傳統產業禁錮了手腳.
要開闊眼界.另辟蹊徑.相信有一天.老梅樹上也能作出新文章來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