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黃山(普優瑪山)~卑南鄉
景點簡介:
小黃山與利吉惡地同樣屬於特殊地形.屬於造山運動所形成的斷崖地形礫岩層.
於明峰村卑南溪的河畔.沿溪往上游綿延數公里長.奇岩聳立.又名「台東赤壁」.
景點特色:
小黃山位於卑南大溪下游.花東縱谷南端.從岩灣綿延至山里一帶.是卑南山麓的岩層.奇岩聳立.
猶如黃山再現.幽靜中見雅緻秀麗.
雖無中國黃山的雄偉磅礡.但韻味更勝一壽.是花東縱谷中重要的一處景點.
小黃山因長期雨水沖刷草木不生的利吉惡地.隔著卑南溪遙遙相對.同為台灣板塊運動的重要證據.
也是全世界新生代弧陸碰撞造山作用的典範地區.適合規劃半日遊或一日遊套裝行程.
利吉月世界
利吉原本是阿美族所建的部落.原稱Ligiligi.也是「利吉」名稱的由來.
利吉惡地又名利吉月世界.位於利吉村.地屬富源山.土壤為利吉層.
乾燥時堅硬如石塊.遇雨則泥濘不堪.
由於長期雨水沖刷.形成雨蝕溝滿佈的獨特景象.草木不生.為台灣少見的美景.
從卑南大橋或利吉橋上.即可眺覽此寬2公里、深約1公里的地質奇景.
在夕陽西下時.從卑南大圳入遠眺景色最美.有如一幅令人神往的山水畫.
景點特色:
惡地是指地表遭受強烈侵蝕.出現無數深峻相鄰的溝谷.而導致崎嶇難行.
且不易做為農業土地利用的地區.
利吉惡地是花東縱谷南段常見的岩層.緊臨著卑南大溪.於台東市岩灣里的河岸對面.
沿著海岸山脈的西緣向北延展約70公里.至安通溫泉附近的樂合.標準出露地點在利吉村.
利吉層來自堆積在海底巨厚的泥質沈積物.因地殼板塊運動而被推擠出地表.
由濁流沈積的岩和頁岩或泥岩構成的交互層.在出露地方形成獨特地形.
這種地形質地軟弱.地表的泥沙岩容易風化.經過雨水的沖刷後.土石流失嚴重.
因而形成了光禿的外表.流蝕出無數小土溝.寸草不生.
就如月球表面般的荒涼.因此命名為月世界.
利吉惡地與高雄田寮鄉月世界相同的地質景觀.是地質學者重視的東台灣惡地層.
綠色隧道~卑南鄉
景點簡介:
由卑南鄉沿台9線往台東市區.映入眼簾的是一條長達2公里的綠色隧道.兩旁種植茂密的茄苳樹.
景點特色:
綠色隧道是日本殖民統治台灣期間.
為因應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盟軍發動攻擊.興建以茄苳樹為掩護的戰備道路.
從台東市經卑南一路延伸到初鹿.長達15多公里.
這條戰備道路專供戰車行駛.道路並不寛 .也很快就形成密林成蔭具有掩蔽功能的戰備道.
戰後因都市發展建設道路需要.陸續砍除戰備道路上的茄苳樹.綠色隧道逐漸消失.
只剩下北起卑南鄉下賓朗的三叉路.南至十股社區約2公里的綠色隧道 .
經縣民與縣政府力爭保留下來.躲過公路局拓寬路的砍樹行動.
雖然綠色隧道的規模已大不如前.但兩旁綠意成蔭.散發的芬多精.令人神清氣爽.可閒適的騎著單車.
或步行悠遊其間.享受沒有干擾且充滿新鮮空氣的野趣.
達魯瑪克(tarmak)~卑南鄉
景點簡介:
taromak(達魯瑪克)是魯凱族群居的東興村.也是台東縣內唯一魯凱族生活區.又稱大南魯凱.
有特殊的族群文化藝術展現.值得來趟部落之旅.
景點特色:
魯凱族的社會組織與排灣族非常相似.是建立在土地制度和長男繼承上.織布、編籃 、木雕等藝術表現非
常細緻傳神.每年七月舉行的收穫祭.最大的特色是體能競賽活動.其中最受矚目的是盪鞦韆.
整個收穫祭活動首先由頭目帶領族人前往taromak(達魯馬克)守護神處祈祀.並點燃火把將守護神引
領到活動地點.同時挨家挨戶傳遞.有著薪火相傳的意義.隨後頭目以小米和檳榔等祭品分別到事先立好
的高聳鞦韆架四角祭祀.祈求上蒼與祖先保佑收穫祭平安順利.
taromak(達魯瑪克)是受山神眷顧的部落.卡帕里瓦舊社為大南魯凱族在遷徙史上.所能追尋最古老的一
個遺址.
約建於三百多年前.因天災及人禍.使文物遭嚴重破壞.目前家屋的格局及石板砌的牆體尚存.卻不完整.
但仍可窺見繁榮一時建築文物.
taromak(達魯瑪克)承襲祖先的生活習慣.採集高海拔山上的無污染野菜.
經過行銷及商品化.讓所得盈餘.重建起當年歷經火災及天災的taromak(達魯瑪克)舊部落---卡帕里瓦舊社.
頭目家屋及祖靈屋的落成.也將代表這份文化.會一直不斷的延續下去!
位於卑南東興村內桑樹溪又名清水溪.有清涼的溪水.多樣性的生態.有可戲水的深潭.可攀爬的岩石.
是一個相當適合溯溪的地方.也是夏天玩水的好去處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