迪化街.
初建於1850年代.
19世紀末以來.一直是台北南北貨.茶葉.中藥材及布匹的集散中心.
( 迪化)街名.
是1947年政府投射當時新疆省省會~迪化(今已改名為烏魯木齊).
所制定的街道名.
迪化街.位在台北市大同區.
為大稻埕商圈最重要的市街.全長約800公尺.
街道大部分建築經刻意留存.已成為台北市內保留最完整的老街.
每年農曆春節前夕.更拓展成規模盛大的台北年貨大街呢!
日治時期到二次大戰爆發前.是迪化街(當時稱~永樂町)最鼎盛時期.
因此街上大量興建樓面建築.
建築群中.以外觀簡潔明朗.
注重線條表現與比例均衡的現代主義式建築最多.
許多大戶家族.也興建鐫刻有家徽式浮雕.富麗堂皇的巴洛克式建築.
迪化街曾經有過最輝煌的年代.
但隨著台北市商圈轉移東區後.
只有短短不到一公里長.腹地又狹窄的迪化商圈.
甚且淪落到存廢的關鍵時刻.
幸好古蹟保護意識逐漸抬頭.才化解迪化街古老建築被拆毀的命運.
如今隨著傳統產業的回溫.古蹟保存帶來的商機.
也讓古老的迪化街商業恢復到一定的規模了!
走在古意的迪化街.已少了當年日本官廳的色彩.
注入的是更多庶民生氣蓬勃的都市地景.
散步古街.空氣中瀰漫的是濃濃的中藥材香味.
卻在偶然中尋得~民藝埕.這家揉雜復古與現代.
嘗試在懷舊中.玩出新花樣的地景小店.
迪化街昔日貿易鼎盛.因此造就許多前店.後廠的店屋.
長條型建築頭尾大門均可通至街道.方便做生意.
但隨著時代改變.老屋幾經分家後.一棟店屋.常分屬不同家族.
而民藝埕.這棟近百年的歷史建築本身.卻保留了少見的三進店屋.
流露著濃濃的在地台灣味.
民藝埕.原屋興建於1923年.曾為名醫郭火炎所有.
後來也曾作台南幫侯家紡織的事務所.
近期由茂元中藥行承租.
房屋主人.按照歷史建物的作法.細心修繕.只為恢復老屋昔日的風貌.
而在室內布置.家具與燈具上.則刻意融合跨時代的設計.
頗為摩登!
一樓展售有(台客藍陶藝作品)
及日本當代設計師~柳宗理設計的商品.
民藝者.民眾之藝也.
主人刻意展示的作品.要傳達的是:
尋常人家務實.過日子的美感.
杯.盤.鍋.碗.茶具.
樣樣都是追求(用)的美感.
一樓長屋中.添進了~天井的設計.是採光.也是綠意盎然.
沿著木造台階一路踏上二樓茶館.
果然.掉入20年代的時光隧道裡.......
不見富麗堂皇.也相異日式極簡風格.
就是台灣味.簡單.樸質.
卻有著茶韻的緜密與溫潤.......
民藝埕茶飲.東西兼有.
先聞聞茶香.再定奪吧!
民藝埕茶館中.我們點了各式茶款.
有:東方美人茶.
碧螺春.
玫瑰蜜桃煎茶.
南非玫瑰紅茶.
甜橙瑪黛茶.
每份茶飲約250元~280元.均配有適合的茶點.
茶點包括有:羊羹.油切果.及各色蜜餞等.
都是嚴選自迪化街老店的商家點心.
(只要覺得好吃.商店老街一定可以加碼買到的!)
裝盛的杯盤.茶皿.更是一樓展售的名家設計品.
身居茶館.品茶香.嚐美食.還兼品歷史文化與藝術呢!
家人相聚.開心!開心!
舉茶相敬!
和樂融融!
華燈已上.漫步舊街.赫見屈臣氏大藥局.
此局建於1917年.是全台首座西藥房.
商人李俊起取得香港屈臣氏代理權後.蓋了這棟當時最高.也最氣派的洋房.
光復後.局勢不穩生意受影響.僅留下小店鋪賣成藥.
其餘店面出租.作為布莊.餐飲店使用.
14年前.一樓餐飲店慘遭祝融之災.內部80多年木造全付之一炬.
徒留石造的洋派門牌.經修復已於2009年完工.
現由文創團體經營.二樓設有爐鍋咖啡.
供來往旅者休憩.
年貨大街可不是浪得虛名喔!
瞧瞧:烏魚子 .魷魚絲.糖果.餅乾.瓜子.各式蜜餞.
乾木耳.香菇.蝦米等乾材.
最多的是中藥.
南北雜貨.一應具全喔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