淡水禮拜堂
淡水禮拜堂:
位於馬偕街上.除了是淡水最大的教會外.同時也是畫家最愛的寫生美景.
是電影取景的最佳場景!
柱頭以小帽尖裝飾.外牆以清水磚砌造.
左邊的鐘塔高聳入天.鐘聲遠揚.教堂內如聖桌、講台、座椅等仍都維持原來的佈置!
淡水禮拜堂:
現在還保存有一座百年古鐘.和一部民國前三年的YAMAHA古風琴.
教堂外觀以極佳品質的紅磚構成.
淡水禮拜堂:
目前的建物改建於1932年.由偕叡廉(馬偕牧師的兒子) 親自設計.督建.
為仿歌德式的紅磚建築.
淡水禮拜堂今日依然在使用中.
是淡水地區最大的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聚會所.約可容納三百人!
此教堂曾在1986年.因屋頂傳統屋瓦維修困難.故採用進口鋁質浪板全面翻修.
也將傳統玻璃改為鑲鉗彩色玻璃!
西元1872年3月9日.
馬偕(George LeslieMackay)牧師來到淡水.從此與台灣這塊土地結下不解之緣!
西元1844年.馬偕誕生於~加拿大安大略省一個蘇格蘭移民家庭.
西元1871年接獲加拿大海外宣教會的派令.來到遙遠的台灣高雄.
當時台灣南部的英國長老會.已有不錯的發展.
他便在此觀摩並學習簡單的台灣話.
來到淡水後.
馬偕先生.開始孤獨的展開佈道工作.憑著堅定的信仰.慈悲的胸懷及不屈不撓的毅力.
逐漸獲得當地居民的認同!
馬偕牧師在淡水.不僅著重宣教.
對教育及醫療的推廣普及更是不遺餘力.
全台第一間醫院滬尾偕醫館 (緊鄰著淡水禮拜堂)、第一家女子學校淡水女學校.
都是他所創建!
西元1878年.
馬偕牧師與本地人張聰明女士成婚.
台灣儼然已成為~他心目中認同摯愛的另一個故鄉!
滬尾偕醫館:
本館成立於1879年9月14日.由馬偕牧師主持.
此處也曾是他的住所!
該館在1911年為擴充規模.由淡水遷至台北.
更名為馬偕紀念醫院!
但為了新院區改建時之需要.仍然在淡水另擇新地安置病患.
即今日的淡水院區!
滬尾偕醫館:
在當時是一所聲名遠播的綜合性診所.
有效的服務當時的民眾.尤其以治療瘧疾最能解決台灣民眾之苦!
偕牧師:
是一位神學博士.也受過醫學訓練.
所以.他最為人稱道的醫療技術.就是替人拔牙.
據記載.他在台灣拔牙共兩萬一千顆.一手抱聖經一手拿鉗.成為他最經典的標誌!
滬尾偕醫館的建築樣式中西合併,
外觀是閩南風格的平房.但窗戶卻是西式的圓拱窗.
內部目前仍留有當時行醫的手術台、藥瓶等!
偕醫館早期的建屋結構.
依然留下歷史見證!
目前滬尾偕醫館.
經營著一家閒靜咖啡館.
不過.
全館依然迷漫著.昔日一景一物的氛圍呢!
禮拜堂前的雕像.
回首馬偕街.
醫館與禮拜堂.
在日暮中.依然閃爍著歷史的溫馨.......